□陳橋
最近淘得幾冊民國舊書,多系民國時期的老課本之類。在清理時感覺其中那本名《公民》的書之書皮(系舊報紙)太陳舊,于是就從書上把它拆下來準備扔掉。無意間看了一下報頭,發現原來還是一份抗戰時期自貢的老報紙。對這一難得的藏品,我小心翼翼地把它整理好,放進有襯板的塑料袋里保護起來。與此同時,我便開始了搜集相關歷史資料,去學習、了解自貢歷史上的《新運日報》及抗戰時期自貢的報刊出版發行歷史。
1938年10月12日出版的《新運日報》
一期《新運日報》內容
我手中的這份《新運日報》,為四版小報,文字豎排,出版日期是中華民國二十七年十月十二日,即1938年10月12日。在報紙的一版有新聞、短論、文章連載等5篇文章,它們分別是《雙十國慶盛況仍熱烈》《倫敦廣播消息》《防護團授旗》《我的故鄉□□》(文章連載之六十五)《去年今日》,以及《新運日報》刊登廣告的《廣告價目》一則。
相對于第一版,《新運日報》二版的內容就更為豐富,信息量也更大。主要內容有《大別山殲滅戰有絕對把握——商城血戰三日斃寇萬余》《意撤志愿兵——盛傳西戰可望停止》《寇渡修水被我聚殲——潯寇被截于德安東北》《二十七年雙十節——蔣委員長告全國國民》《瑞昌線克石頭嶺》《四川鹽務管理局布告》(關于修筑威遠至向善場公路之路基涵洞工程承包招標事宜)《四川鹽務管理局布告》(關于招募石工、木工事宜),以及自貢鹽場東場場長徐開弟“多難興國”書法題辭等。
同二版一樣,《新運日報》三版的內容也是極為豐富,主要有《鹽管局增加鹽運——井鄧路昨加板車拖載》《櫓船公會向鹽管局貸款造船》《戰服團經費報銷已寄來》《江津需鹽電請運濟》《西場新運分會常務干事何國□辭職》《培中制童軍服被騙》《武昌起義史略》《計抄第四保保長張洌泉捐來黃災》《王安礎答駁王岳氏等之啟事》《興中丸藥房啟事》,以及《簡訊》《本市商情》等。其中,關于《櫓船工會向鹽管局貸款造船》的一則新聞給我們揭示了一個鮮為人知的史事:在抗戰時期,在自貢的川康鹽務管理局,為了實現以自貢為主的川鹽的“增產趕運”,曾經為有關產業或單位提供過貸款業務之專門服務。至于其貸款業務的操作、管理,以及貸款條件等諸多問題,還有待進一步發掘史料來加以考證??梢韵胂?,這一系列的問題是最受鹽史學家和鹽史愛好者所喜歡的。
這一天《新運日報》的四版是副刊(第68號),名曰“新運副刊”。其刊載內容有吳廣略的雜文《劍與筆》,和一篇沒有署名的散文《宜昌》,以及《財政部所得稅事務處川康辦事處自貢分處通告》(井第三號),關于委派張之弧為自貢分處辦事專員事宜;《財政部所得稅事務處川康辦事處自貢分處通告》(井字第四號),關于劃分全川稅務為十三區,自貢區分處轄自貢市、富順、威遠、榮縣、仁壽、井研等市縣事宜;《財政部所得稅自貢區分處招考雇員公告》(井字第三號)。值得一提的是,副刊的最上面所刊載的一幅版畫極具自貢特色,它用極簡的筆法重點突出了自貢鹽井的天車和燒鹽的廠房,把鹽都自貢的特色刻畫得淋漓盡致。
《新運日報》在自貢
《新運日報》創刊于民國27年(1938年)元旦,是自貢新生活運動促進會的機關報,也是自貢歷史上第一家4開4版的鉛印日報。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隨著沿海國土淪喪,后方軍需民用食鹽均仰賴井鹽供應,川鹽產不濟銷,亟待發展。為宣傳國民黨政府關于鹽業的政策法令,促進鹽業生產,四川鹽務管理局局長繆秋杰擬在自貢創辦一張機關報。鹽局督察員方有章、董仙洲得知這一信息,立即通過其上司,責成繆將此報交給市新生活運動促進會籌辦,取名《新運日報》,由方有章、董仙洲分別擔任社長、總編輯,經費則由四川鹽務管理局撥付。同年6月,《新運日報》改組,由四川鹽務管理局副局長、原副刊編輯于去疾任總編輯。于去疾思想傾向進步,力薦從抗日前線參加救亡活動回鄉探親的左翼作家聯盟成員王余杞辦報。王余杞畢業于唐山交通大學,從事進步文藝創作,曾與劉白羽合寫過《八路軍七將領》等作品。8月,于去疾任社長,王余杞任總編輯。王余杞主持將近一年的《新運日報》,很好地反映了全國和自貢人民如火如荼的抗日活動。此時的《新運日報》,從版面到內容都比較充實和活躍,被自貢新聞界人士譽為“自貢新聞事業劃時期的進步”。該報一版刊登抗戰前線消息,經常發表短評。同時,連載王余杞的長篇隨筆《我的故鄉》,作者運用新聞散文化的手法描述本地風情、人物,宣傳抗戰的意義和人民是抗戰的主力,內容真切感人。二版主要刊登本省新聞,也有關于抗戰的專論和國際新聞。三版刊登本市新聞。在經濟方面,曾針對部分鹽商的地方保守觀念,通過新聞和評論,反映和述說技術先進的天津久大鹽業公司內遷自貢對改造本地鹽業落后生產方式的意義。在政治方面,宣傳自貢人民的抗戰熱情,曾用較多篇幅反映自貢的愛國捐獻活動;連續刊登《我逃難的經過》等反映人民在侵略者鐵蹄下的痛苦遭遇和呼聲。四版副刊大量刊用宣傳抗日救亡的文藝作品,著名作家葉圣陶、豐子愷、端木蕻良的詩歌、散文,中共地下黨員聞化魚、王任遠等人的文藝作品及評論;刊登中共自貢地下黨領導的進步文化團體自貢抗敵歌詠話劇團的演出劇本,以及該團主編的文藝副刊救亡戰線專版等。
次年,由于國民黨推行“限共、溶共、反共”政策,新聞檢查不斷加強,以及地方保守勢力的排擠,王余杞被迫辭職?!缎逻\日報》也于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1月再次改組,由原總編輯董仙洲任發行人兼社長。這段時間報紙二版新聞大部分來源于剪報,極少本報言論。三版本市消息,加強對國民黨自貢市黨部及三青團活動的宣傳。四版副刊篇幅壓縮,時辦時停,內容空泛,廣告增加。整個版面內容抗日救亡氣氛淡化,新聞少,差錯多,有時只出兩個版。董仙洲后調離自貢,加以經費來源不足,該報于民國三十年(1941年)4月???。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1月7日復刊的《新運日報》,由國民黨自貢調統室組訓科科長、市新運會總干事胡英鑒任社長兼發行人。胡英鑒曾邀請原《西京日報》南鄭分版主筆歐陽俊民任總編輯。不久,胡因貪污辦報經費被捕,由國民黨中統局專員、自貢經濟檢査大隊隊長齊耀榮操縱報社董事會,又對《新運日報》改組。復刊后的《新運日報》內容對自貢鹽業生產和抗日捐獻活動作過一些報道,但卻增加吹捧國民黨市黨政官員和經檢隊的消息和文章,由市三青團主編的副刊“自貢青年”,主張國民黨、三青團合作,共同對付“敵人”(意指中共地下黨員)??谷諔馉巹倮?,自貢新運會奉命將《新運日報》移交給三青團自貢分團,《新運日報》也于民國34年(1945年)10月???。
全面抗戰時期自貢的報刊
抗戰時期,正是歷史上的第二次“川鹽濟楚”,自貢的井鹽產業異常發達,自貢的經濟亦因之相對活躍,自貢的文化事業發展也特別突出。當時,自貢的文化機構不斷涌現,諸如川康鹽務管理局的京劇俱樂部(即后來的“鹽聯劇社”)、高氏圖書館、有益文書局、群宜書局、建中書局、三星書局、自貢抗敵歌詠團、自貢市抗日歌詠話劇團、戰時書報流通處,各類新辦的報刊雜志也如雨后春筍般的涌現出來。
據記載,抗戰時期自貢新增加的報刊雜志就達17種之多。其中,除自貢市政府于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創辦的《自貢市政府公報》(每月一期,16開鉛印本,1949年??┩?,其余16種都是具有不同特色的報紙。它們分別是:
1.《抗敵周刊》(1937年7月~1939年4月),周刊,主辦者:自貢抗敵后援會。社址在自流井。
2.《公民日報》(1937年8月~1939年初),日刊,主辦人:王金輅、劉家明。社址在自流井。
3.《大家看》(1937年底~1838年),三日刊,主辦人:黃世元。社址在自流井。
4.《新運日報》(1938年1月~1941年4月;1944年1月~1945年10月),日刊,主辦者:自貢新生活運動促進會。社址在自流井新正路、釜溪公園鐵崖路。
5.《新自貢晚報》(1938年5月~1939年1月),日刊,主辦人:戴葉舟、朱隱暉、李希梅等。社址在自流井。
6.《自貢民報》(1938年6月~1942年2月),日刊,主辦人:曾也魯、李融宣、李宗白。社址在自流井牛氏巷4號。
7.《正確日報》(1938年11月~1939年1月),三日刊,主辦者:中共自貢中心縣委。社址在自流井八店街口。
8.《富順三日刊》(1939年7月7日~1942年),三日刊,主辦者:國民黨富順縣黨部。社址在富順縣愛國東路。
9.《新榮縣報》(1941年6月~1942年),先周刊后三日刊,主辦者:國民黨榮縣縣政府。社址在榮縣。
10.《覺報》(1941年11月~1942年2月),三日刊,主辦人:劉莊、李宗白、王師亮。社址在自流井新街。
11.《自貢新報》(1942年6月~1942年8月;1943年4月1日~1943年4月31日),日刊,主辦人:易孝思、馮雪樵。社址在自流井興隆街。
12.《榮鐸報》(1944年春~1945年),不定期,主辦者:國民黨榮縣縣黨部。社址在榮縣。
13.《自貢新聞》(1944年2月12日~1944年9月),日刊,主辦人:傅旦歌、毛一波。社址在自流井井神廟。
14.《川中晨報》(1944年10月~1949年11月),日刊,主辦人:傅旦歌、毛一波。社址在自流井青年路大鵬樓。
15.《榮縣新聞》(1945年4月~1949年),三日刊,主辦人:劉一先。社址在榮縣。
16.《川中日報》(1945年8月~1946年1月),日刊,主辦人:馮雪樵、曾稚松、郭劍虹。社址在自流井青年路大鵬樓。
史料記載,抗戰時期,自貢新創辦的這些報紙,大多以抗日救亡為宣傳主題。特別是中共地下黨組織主辦的《正確日報》在中共地下黨員李石鋒(社長兼主編)主持下,還刊載了《三日戰況》,并約請名家張天翼、于黑丁、臧克家、沙汀等撰稿宣傳抗戰?!缎逻\日報》則直接開辟了《獻金臺》專欄,連續刊布獻金人姓名和金額,并經常附刊贊揚勸說性文字。在這些媒體的強力推動下,自貢的抗日募捐活動深入人心,市民皆以認捐為榮,在抗戰中從未松懈過。同時,這些報紙也“帶來了自貢鹽場文化事業的空前繁榮,使自貢的抗日宣傳活動非?;钴S,為激發人們的抗戰、生產熱情,開啟民智,各行各業的人們都以各種各樣的形式積極開展抗日宣傳活動”。
(主要參考資料:《自貢市志》《自貢市報業志》《自貢紀念抗戰勝利七十周年文集》)
編輯:馬莉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