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澤
作為工業文化的重要載體,工業遺存見證了各地工業化進程不同階段的歷史風貌與時代特征,承載著城市記憶,印刻著發展足跡。工業遺存如何保護和發揮其獨特文化魅力,提升城市文化自信、城市魅力,成為許多老工業城市面對的共同課題。而怎樣利用現有工業遺存為“再造產業自貢、重鑄鹽都輝煌”提供助力,則是作為全國首批老工業城市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的自貢面臨的“加試題”。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各地在推進工業遺存朝著文化創意、旅游觀光、綠色環保等常規路徑轉型的同時,也在因地制宜探索結合本地實際的發展路徑和模式,例如全面展示和反映中國三線建設歷史全貌的攀枝花中國三線建設博物館。除了博物館模式,目前全國各地對工業遺存的保護利用還有文化藝術產業模式、公共游覽模式、購物旅游模式等案例。
聚焦我市,過去擁有許多規模大、影響力強的“三線建設”企業和本地鹽化工企業,還有自貢東方鍋爐廠、自貢長征機床廠、自貢高壓閥門廠、自貢高壓容器廠、自貢空壓機廠等大中型企業。雖然這些企業相繼因產業結構調整、轉型發展等原因而使許多廠房車間處于閑置或半閑置狀態。但換一個角度看,擁有“老工業城市”標簽的自貢,也因此留存著數量較多、特點鮮明的工業遺存資源。
近年來,我市因地制宜,將閑置老舊廠房改造作為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高質量發展創造新空間,為新興產業集聚留足發展儲備,對有文化歷史價值的工業遺存,秉承“宜改則改、宜用則用”的原則,進行創造性保護和再利用。如將原大安鹽廠老廠區改造成如今的“老鹽場1957”,將原自貢市張化廠廢渣場修復為公園、綠道,成為市民休閑娛樂之地,讓“工業銹帶”蝶變為“生活秀帶”。通過大力宣傳和精心運營,“老鹽場1957”已成為外地游客及本地百姓的休閑“打卡地”之一,釋放了工業遺存的歷史、社會、文化、審美等多元價值,也成為了展示我市工業文化、工匠精神的窗口。值得一提的是,舊廠房、舊車間記錄著曾經火熱的生產歲月、承載著勞動者的歸屬感和認同感,詮釋了“三線建設者”及所有產業工人、勞動者團結拼搏、艱苦創業、無私奉獻、勇于擔當的家國情懷。這也是工業遺存值得保留的獨特價值。
需要指出的是,擦亮塵封的工業遺存不是簡單的翻新,也不僅僅停留在吸引游客“到此一游”。相關各界還需由點到面、深入挖掘工業遺存蘊含的技術價值和文化價值,要在創造性規劃和保護性開發上多下功夫,注重挖掘精神文化內涵,因勢利導激活產業潛力。既要展現外在魅力,又要“喚醒”內在的文化精神價值,讓工業遺存由內而外釋放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新活力,成為“再造產業自貢”的新亮點、“重鑄鹽都輝煌”的新動力。
編輯:馬莉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