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婆婆,新年好!我們來看你了!”元旦節前夕,貢井區貢井街老街子社區,一群穿著紅馬甲的志愿者走進92歲的獨居老人王冠蘭家中,進行一月一次的愛心上門服務。
在老街子社區,志愿服務不僅成為越來越多居民的一種生活方式,更成為他們實現人生價值的一種途徑。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貢井區以學史力行作為落腳點,通過老街子社區試點示范建設,積極探索“221”治理模式(即建立“項目自選”“兌換自由”雙引擎,堅持“黨建”“文化”雙引領,建立“黨建朋友圈”),促進社區志愿服務常態化,構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不斷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黨建引領搭建參與平臺
“老街子社區是典型的老舊社區,基礎條件差,常住人口3000多人,而60歲以上的居民就接近2000人,其中行動不便的有近100人?!痹撋鐓^黨委書記楊霞介紹,面對這樣龐大的群體,社區在如何貼心服務老年群體方面想了不少辦法?!白屩驹刚叻贞犖榘l揮特色優勢勢在必行?!睏钕颊f。
基于此,該社區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依托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和幸福人社會服務中心,引進4個社會公益組織常駐社區。同時,成立紅馬甲、藍馬甲、小紅帽、橙馬甲、紅袖標5支志愿服務隊伍,為社區居民提供幫扶救助、培訓指導、權益維護、家庭教育、心理服務、矛盾糾紛調處等常態化志愿服務。
在“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中,志愿者們充分發揮各自特色,把社區內空巢老人、獨居老人和特殊群體作為服務對象,為他們提供各種便利。截至目前,已開展各類志愿服務200余次。
此外,該社區還創建“幸福染坊”參與平臺,成立老街“幸福染坊”扎染交流基地,承接20余家單位“扎染體驗”主題黨日活動,吸引龔扇、錦扇、油布傘、剪紙、徐鍋盔、貢井黃粑等非遺項目在老街聚集,引導社區閑散居民加入非遺文化傳承隊伍,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他們的就業問題,助力了老街新發展。

創新機制匯聚更大合力
一聲聲爽朗的笑聲,一張張燦爛的笑臉。2021年重陽節前一天,老街子社區里笑聲不斷,老人們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禮物”:與他們“結干親”的市婦聯“紫薇花家庭微公益·共筑心家園”項目組志愿者們專程前來,為每位老人拍照留念,記錄他們燦爛的笑容。
近年來,老街子社區黨委組織動員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社區治理,與貢井區中醫醫院、市三醫院、市四醫院等4個單位的黨組織,以及幸福人社會服務中心、紫薇花公益、眾緣普濟社等4家社會組織建立起互助共建共享“黨建朋友圈”,擰成服務居民的“一股繩”,解決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貼心服務。

基層黨組織與群眾關系更加緊密,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熱情也持續高漲。截至目前,社區注冊志愿者人數達640人,常態化參與志愿服務人數超百人。此外,該社區還以網格為單位建立居民信息微信群,方便居民交流與互動,居民有好的建議和意見,或者有疑問,都可以在微信群里進行溝通。
社區志愿服務常態化,最終惠及的是百姓。去年以來,老街子社區實現了“無黑惡、無毒害、無邪教、無命案、無重大安全事故、無群體性事件”,鄰里和諧友善,“創文”“創衛”成果得到鞏固,“幸福老街”“平安老街”“宜居老街”氛圍更加濃厚。
緊貼群眾提升服務溫度
老街子社區的獨居老人王秀元,今年已90歲高齡。年老體弱加上患有慢性疾病,導致她行動不便,每次去醫院檢查治療時都需要有人陪護。幸福人社會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楊靜得知情況后,與志愿者們主動到王秀元家中開展上門醫療服務,閑暇時還到老人家中與其拉家常,為老人解決了許多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需要哪些社會服務,由社區群眾自己定。據介紹,老街子社區征集中老年、青年、少年兒童三類群體意見30余條,以群眾意愿為主導,從居民需求出發,確定社會服務內容。一年來,定向開展“我為老街作貢獻”志愿服務活動9場,惠及群眾500余人次。
與此同時,該社區還建立“幸?;稹狈e分項目體系,設立積分項目43個,并將實物兌換、服務兌換、享受優惠政策等內容納入兌換獎勵體系,讓居民參與志愿服務后有所回報。同時,通過開展志愿服務系列活動,引導居民從文明創建、公益事業、鄰里互助、矛盾糾紛化解、安全巡邏、環境保護等志愿服務活動中,選擇適合自己的項目積極參與,積攢“幸福幣”。
“身為志愿者,我看到社區變得越來越好,感覺特別幸福?!鄙鐓^居民李國君說,“積極參與、收獲幸福,我想這就是社區志愿服務最美的畫面!”(周嘉?程潔)
編輯:陳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