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強調,創新驅動本質上是人才驅動,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把人才資源開發放在最優先位置,大力建設戰略人才力量,著力夯實創新發展人才基礎。
“十三五”期間,自貢高新區深入貫徹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先后與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四川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鋼研院等10余所高??蒲性核_展合作,集聚創新要素、搭建創新平臺、優化功能布局、賦能產業升級,逐步探索與自身產業發展契合的校地合作模式。

強保障,優環境,引進大院名校共建創新平臺
新時代人才建設,人才規劃是基礎。高新區堅持黨管人才原則,不斷完善高新區黨工委領導下的“黨管人才”治理框架。
通過出臺《自貢高新區創新驅動發展實施意見》《關于促進科技創新的若干政策措施》《關于支持創業孵化的若干政策措施》等政策,建立了高新區創新人才發展“1+N”政策體系。

通過建設西部科學城自貢科創園核心區,集聚清華啟迪孵化器、浙江大學自貢創新中心、哈工大(自貢)技術轉移中心、自貢新銳先進材料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研發機構,建立四川輕化工大學共建科技成果轉化基地,形成了“一核引領、多點協同”的功能布局。

通過整合校地資源,建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企業技術中心等各類科技創新平臺126個。其中,國家炭黑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華西能源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等國家級平臺10個,四川省工業泵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省級創新平臺49個,科技創新平臺數量位居全省國家級高新區前列。
抓項目,重突破,構建“人才+項目”創新體系
校地合作項目落地是關鍵,而人才又是項目實施過程中的主要推動力。為了確保項目落地成效,高新區秉承抓合作必須抓項目、抓項目就是促合作的理念,對在建項目確定專人、落實專責、跟蹤督辦,確保真正“開花結果”。如兆強環保與四川大學聯合研發的“3D打印換熱設備研制項目”成功應用到船舶和航空航天領域,合作以項目的形式體現,加速了成果轉化,助推了企業發展。

干勇院士是四川內江人,大學畢業后長期從事冶金、新材料及現代鋼鐵流程技術研究,是我國材料、冶金、現代鋼鐵流程的學術帶頭人之一。干勇院士一直很關心家鄉四川的發展,特別是新材料領域的發展。由干勇院士、韓偉教授、黃銘教授等專家團隊共同組建的“西南新銳先進材料研究院”,聚焦企業重大需求和核心關鍵,為企業實施定制、包干式技術研究產品開發服務,已為中海油、中石化、神華寧煤、中科合成油等單位開發極端苛刻環境下多類過濾凈化功能材料和系統,為企業提升產值超過10億元。有利于企業著力突破核心技術瓶頸,提升了關鍵材料科技自主創新,幫助企業提升了市場綜合競爭實力。

浙江大學自貢創新中心是浙江大學在川設立的首個也是唯一一個事業法人單位,是浙江大學在全國范圍內實施的10個校地合作項目之一。中心通過提供技術支持,與華西能源共同開展生物質氣化(國內首臺)耦合項目,與日本丸善制藥株式會社合作,共同開發“千年井鹽”系列化妝品和日用品,提升鹽化產業附加值,拓展鹽化工產品市場,累計實現或帶動科技成果轉化新增產值逾2億元。此外,中心發揮專家人才優勢,依托浙江大學中國西部發展研究院在中心建立的發展戰略研究平臺,向各級政府部門提交各類規劃、咨詢、建議報告34份。研究起草《自貢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的建議》《關于自貢市打造“無水港”建議的報告》等部分智庫研究成果,為自貢產業轉型發展和招商引資提供了重要的指導意見。
創特色,促服務,借助院校資源推動雙創服務升級
近年來,自貢高新區堅持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引入國內知名孵化器專業運營機構清華·啟迪之星,努力營造融合、協同、共享的“雙創”生態環境。依托清華在教育、科研、社會服務等領域的資源優勢,啟迪之星已入駐創業服務機構21家,匯聚創業導師30人,在孵企業達35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18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培育計劃企業9家。

憑借著“雙創”的良好成效,自貢高新區已逐漸成為川南的創新創業高地,成功創建國家“雙創”示范基地和省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省級科技服務業產業集聚示范區。擁有老工業城市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園區、新材料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科技興貿基地、科技企業孵化器、知識產權示范園區、綠色工業園區、“雙創”示范基地等13塊國家級牌子,以及四川省循環化改造試點示范園區、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省科技服務業產業集聚區、省級外貿轉型升級基地(裝備制造)等10塊省級牌子。(自貢高新區黨群工作部)
編輯:陳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