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以才成,業由才廣。
創新驅動的本質是人才驅動。近年來,富順縣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及市委關于人才工作的總體部署,以全力創建全省人才工作先行區為突破口,突出抓好人才集聚、開放協同、服務保障和機制優化,聚力打造縣域創新人才新高地,為推動和服務全市超??缭胶透哔|量發展,提供堅實有力的人才支撐。
據統計,富順縣人才總量已達8.7萬余人,科技、農業、教育、衛生等領域人才工作不斷突破。2021年11月30日,全省縣(市、區)人才工作先行區建設工作推進會上,富順縣作書面經驗交流。
堅持黨管人才,發揮制度優勢
富順縣始終堅持黨管人才原則,把人才作為第一資源,不斷優化人才工作機制體制,強化人才吸引力、競爭力、引領力。

——構建一貫到底責任體系。更名組建縣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由縣委書記任組長、縣長任第一副組長,建立起“縣設辦、鄉設站、村設點”的三級人才工作機制,有效打穿工作責任夾層。以縣委常委會、縣政府常務會,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調度會為抓手,推動縣委縣政府研究人才工作常態化、制度化。在8個重點縣級部門增設人才工作股室,配備“1+N”的專兼職工作力量,有效組建一支專抓專管人才工作的隊伍。建立起“三化考核法”,精準劃分面上單位、重點單位和牽頭單位,確保目標明確到點、責任落實到人。
“我們建立和保障機制、人員、經費等要素,有效將人才工作傳達到末梢環節,避免了縣人才辦單打獨斗、合力整合不足的情況”縣人才辦負責同志介紹,通過人才工作者專職化建設,全縣各層級、各領域充分凝聚形成“抓人才就是抓發展”的思想共識。

——構建剛柔并濟引才體系。堅持不拘一格選用人才,靈活采取“一事一議”、高端人才引進、考核招聘、公開招錄等方式,吸引各類人才3700余人,其中規劃建設、文旅創意類等緊缺專業人才132余人,招引碩士研究生87人、高級及以上職稱21人、高端人才19人。赴外開展“雙招雙引”的同時,也注重柔性聚才。通過評聘“西湖校園大使”“人才先行區發展顧問”等,將關心富順的知名人士、在外打拼的優秀人才統一納入“西湖英才庫”,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羅琦等70名知名人士,根據行業領域“點對點”交流,實現了“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構建閉環孵化育才體系。富順縣在招引人才的同時,也注重眼光向內,著力加強本土人才的培育激勵。深入實施“富順百千萬人才計劃”,評選出本土人才(團隊)29個。同時,以獲評四川省首批“創業飛地”試點縣為契機,組建市級創業孵化基地2個、市級專家(勞模)工作室2個、市級企業技術中心2個、縣級專家大院2個,建成占地500多平方富順縣創新創業服務中心,入孵企業達25家,申報并獲取知識產權10個,歸雁經濟勢頭良好。打造“名師工作室”“高考研究團隊”34個,培養市級名校長、名(骨干)教師864名,縣級名(骨干)教師825名,2021年全縣高考清華北大實現“零突破”、C9院校上線率、重本率、本科率均顯著提升。投資4000萬元打造代寺公共實訓基地,并與高校、職校合作開設16個專業,開展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覆蓋7.3萬人。與華西醫院、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等建立醫聯體、學科聯盟,帶動培育口腔醫學、急救創傷、康復醫學、肺癌4個重點學科。打造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王華健化工檢修鉗工技能大師工作室”,培育四川省學術帶頭人專家1人、四川省有突出貢獻優秀專家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0人、推薦入庫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46人。

突出開放協同,擦亮金字招牌
富順縣堅持以開放合作推動互利共贏,積極融入大局大勢,持續加大對外開放力度,擦亮金字招牌。
——全方位培塑品牌。富順縣以請進來、走出去為抓手,針對高校學子、家鄉人士、優秀人才等不同群體,分別組織高校行、西湖行、校友薈、青年薈“兩行兩薈”活動。近年來,分別赴重慶、廣州、北京、上海、廣西等地開展人才推介17次,與四川大學、西南大學等10余個高??蒲性荷疃冉涣?,建立校地合作關系,共同建設優質生源與就業實習基地7個。立足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與川南渝西9個城市達成組織工作結對共建協議,共同聯辦“川南渝西百萬黨員同上一堂黨課”活動,有效凝聚起區域協同合力。

——全領域搭建平臺。緊緊圍繞縣域化工新材料、機械制造、皮具紡織、白酒及農產品加工四大主導產業板塊,搭建集聚行業領域專家人才的新型平臺。聯合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成立創新聯合體“成渝新材料產業發展研究院”,助推建成國家級高性能氟材料創新中心,該項舉措獲得省委組織部陳冠松副部長點名肯定。同時,圍繞柑橘、稻梁、白酒等縣域特色產業,推動建設隆平高科再生稻研發中心、川南稻粱科創中心等一批產業創新平臺,建成專家大院2個、市級企業技術中心2個,人才磁吸力進一步釋放。
——全鏈條孵化項目。富順縣會同四川大學、四川輕化工大學等8所高??蒲性核?,組建成立了2個博士工作站。組織實施了“新時代百名博士進富順”活動,首批選派28名博士到鄉鎮(街道)、縣級部門擔任發展顧問,圍繞主導產業“點對點”集中技術攻關、轉化項目、推廣品牌。
“我個人專業方向是稻粱和白酒,選派到代寺鎮后,我了解到,縣域稻粱主要銷售渠道還是白酒釀造?;谶@個原因,我牽頭組建了川南稻粱科創中心,致力于開展稻粱的品質研究和改良,進一步提高出酒率和釀酒品質”四川輕化工大學博士魏丕偉談到,“縣人才辦為了支持科研、降低風險,創新探索了‘博士項目+集體經濟+企業轉化’的運行模式,我的團隊已經獲得了首批20萬元扶持資金和50萬元實驗用地,下一步我將努力做好研究,不負組織信任”。

聚焦個性需求,優化服務保障
富順縣堅持以做優服務為著力點,著力做好人才“保姆式”服務,以健全的保障體系廣泛凝聚各類優秀人才。
——用活政策激發活力。通過實施“修廢增合”一攬子舉措,有效激發現行政策最大活力,修訂、廢止部分不適用條款,新增部分獎扶性舉措,整合相關領域資源,形成了《高端人才引進儲備管理辦法》《融入成渝雙城經濟圈科技和工業發展獎補扶持辦法》等一批獎扶性政策。同時,富順縣針對性布局一企(業)一策,對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衛健、教體等龍頭企業、系統“開小灶”,不斷加強政策針對性、實用性。
“為了加大對人才的激勵,我們將縣高端人才儲備中心編制增核至50個,實現全年常態化引才聚才。同時,設立事業人員編制周轉池,建立起‘崗編統籌’‘適度分離’的管理機制,對于本系統職級職稱暫時無法晉升的,在周轉池統籌專業技術職稱指標,有效打破人才晉升天花板”富順縣相關部分負責人表示。

——用好資源強化支撐。富順縣以真金白銀的投入,扶持科研科創在當地予以轉換。每年保障1000萬元人才工作專項經費,同時,還整合1000萬元的返鄉創業扶持專項資金和2000萬元的工業獎補資金,傾斜支持人才工作。建成首批人才公寓30套,實現到縣工作高層次人才一站式“拎包入住”,目前正在對接規劃二期70套。據悉,下一步將提檔升級行業系統400套,達成500套人才公寓存量的目標。
——用心服務團結引領。富順縣建立起“西湖英才庫”,將4600余名在外優秀人才、重點高校學子納入常態聯系,結合外出“雙招雙引”上門慰問,傳遞鄉情、共話鄉音。對有返鄉任職、領創辦企業、轉換科技成果的,實行縣領導“一站式”對接服務,實現人才、項目“雙回引”。在交通出行、子女就學、配偶就業、住房保障等方面,發放高層次人才綠卡——“天府英才卡(C卡)”,在縣域范圍內,可享受最優服務。
編輯:陳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