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近年來,大安區委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論述,緊緊圍繞中央、省委市委關于人才工作的重要部署,深入實施人才強區戰略,堅持發展主基調,突出抓好人才選育管用,全區人才工作呈現良好發展態勢,為建設活力包容繁榮興旺幸福宜居新大安提供了堅強的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
截至2021年10月,大安區各類人才總量6.2萬余人,其中:高層次和急需緊缺人才4700余人。十三五以來,全區引進碩士學歷畢業生179人,較十二五期間實現翻倍增長,新建市級院士(專家)工作站6個,居全市區縣首位。人才及科技創新擦亮“江姐故里+鹽龍燈”四張名片,助力創建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成功捧回“天府旅游名縣”金字招牌……數據的背后,是大安區即將迎來戰略機遇疊加期、產業升級勢能釋放期和人才聚集高峰期,開啟新一輪高質量發展其時已至、其勢已成、其風正勁。

筑巢引鳳 ? 開明開放“聚人才”
政以才治,業以才興。圍繞地方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對高層次人才的迫切需要,大安區持續加大雙招雙引力度,加速各類人才集聚。

區委堅決扛牢人才工作政治責任,把人才工作納入黨建述職評議和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細化“一把手”抓“第一資源”目標任務清單,先后出臺《大安區關于加強和創新人才工作的實施意見》《大安區高端人才引進儲備管理辦法》《大安區人才專項事業編制管理辦法(試行)》《大安區鼓勵引導文化旅游人才服務基層的十條措施》等20余個人才政策文件,人才引進、激勵、使用等方面的比較優勢明顯增強。
牢固樹立“不拘一格、不求所有”的人才觀,多措并舉打造人才集聚平臺。緊扣產業鏈,大力推進“政府+高校+企業”校地企合作共建,與清華大學、四川大學、西南大學、省農科院、重慶紅巖文化研究中心等23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戰略合作關系,依托合作項目建立大學生實踐基地16個,校地企合作成效顯著。東方龍源公司與哈爾濱工程大學合作項目取得階段性成功,學校專門向區政府發來感謝信。李秀英沐語名師工作室建成省教育廳“校地共建名師工作室”。

種好梧桐樹,引得鳳凰來。大安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朱莉表示,“十三五”以來,大安區堅持“最合適的就是最好的”理念,以產業鏈吸引人、以完善的機制打動人,柔性引才實現用人單位從“全職引入”到“靈活引智”轉變。在全市區縣率先建立高端人才服務(儲備)中心,設人才專編100個。采取招聘引進、協議引進、項目合作、服務外包、技術入股、人才租賃等方式,先后赴重慶大學、西南財經大學、云南大學等高校開展招才引智活動20余次,通過“線上+線下”方式,引進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和“鹽都百千萬英才計劃”創新創業領軍團隊8個,一批文旅、商務、規劃、建設等急需緊缺高端人才到大安工作并“落地生根”。彭壯壯博士受邀擔任自貢北京智力幫扶聯盟召集人,引進2名文旅博士擔任區文旅局副局長和天府旅游名縣創建專家團成員,建立江姐紅色教育基地專兼職解說員隊伍,選聘專兼職解說員32名并開展系統培訓,用心用情講好“英雄故事”。

引培并舉 ?用心用情“育人才”
培養什么人才?怎樣培養人才?這是大安區委持之以恒的工作重點,圍繞“六支人才隊伍”建設,通過全方位的學習、培養、實踐、歷練,最大限度地調動人才創新創造活力,確保發揮最大作用。
大力培養“傳承紅色基因,永做革命傳人”的政治品格,扎實抓好理想信念教育,分層分類實施大規模培訓,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列入各類人才教育培訓必修課,著力凝聚“兩個維護”赤誠忠心。創新“彩燈+故居+紅色教育基地”沉浸式黨史學習體驗,承辦黨史課350余場,省市機關、企事業單位、基層組織等1.8萬余名黨員干部和青少年學生接受教育,推動江姐故里紅色教育基地成為自貢市首張名片,成為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緬懷革命先烈、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和主題黨日活動的重要場所。

統籌推進重點人才隊伍建設,實現人才培養與轉型發展相融互動。實施年輕人才遞進培養計劃,舉辦“三百工程”遞進培養班2期,遴選580名正副科級干部、村社區書記、學校醫院負責人、國有企業管理人員培養對象,構建組織遴選、集中培訓、實踐鍛煉、跟蹤管理、擇優使用、動態調整“六位一體”培養鏈條。實施急需緊缺專業人才培養計劃,選送56名年輕干部參加急需緊缺專業研究生學習,鼓勵在職干部考取執業資質(資格)證書。

既要大力招才引智,也要激勵培養本土人才。大安區推行“高端人才→業務骨干→事業科級干部(團隊拔尖人才)”培養路徑,采取上掛下派、派駐壓擔、輪崗交流等形式,抽調300余名機關干部到鎮街道、村社區掛職鍛煉,選派36名專業干部到國家發改委、農業農村廳和天府新區、蘇州、深圳等地跟班學習,駐點招商。創新民營企業首席服務制度,32支“縣級干部+年輕干部+專家團隊”、110名干部人才持續蹲點駐企解難題,受到省市領導批示肯定。換屆以來,13名高端人才獲提拔重用,4人擔任市區“兩代表一委員”,區農業農村局駱磊入選“西部之光”訪問學者,華夏閥門公司陳雪峰獲評第二期“雙千計劃”杰出創新人才。
拴心留人 ?關心關愛“勵人才”
引來人才更要留住人才。區委彭長林書記指出,大安將持續優化整合人才項目和人才政策,以更加積極、更加開放的引才政策吸引、聚集優秀人才來大安干事創業。
多年來,大安區堅持把人才“增人數”和“得人心”有機統一,著力營造人才發展優良環境。區財政持續加大人才資金投入,每年支出人才專項經費增長超過15%以上,全力保障各項人才政策落實。修訂《大安人才名錄》,完善縣級領導聯系專家人才制度,定期走訪聯系,幫助專家人才解決困難問題。出臺《大安區人才公寓管理辦法(試行)》,新建高端人才公寓,配齊家具家電,實現拎包入住。談心談話、走訪慰問、體檢休假、績效考核等機制全面完善,對人才職級(職稱)晉升、崗位聘用、評優評先等更加關注。

在城市農村,愛才敬才氛圍日益濃厚。全區先后舉辦“校地合作譜新篇·喜迎建黨100年”文藝匯演、“我與青龍湖有個約”寫生活動、“聯創聯建聚合力·黨建引領促發展”交流論壇活動、選調生暨高端人才樂跑主題活動。近年共舉辦選調生、援彝干部人才、急需緊缺研究生、返鄉創業人才等各類人才座談會達60余場次。
注重培樹優秀人才先進典型,凝聚干事創業正能量。自貢中興耐磨公司獲全國助殘先進集體,董事長陳桂芳受到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的親切接見;區工商聯主席、總商會會長陳永樹榮獲“省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稱號;詠義農業公司劉嫣在省農村鄉土人才創新創業大賽中勇奪金獎,實現大安區歷史性突破……
展望“十四五”,踏上新征程。大安區將深入學習貫徹中央人才工作會議精神,努力展現新作為、奮力實現新突破,為聚力再造產業自貢,走出轉型升級新路,加快建設新時代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示范城市貢獻大安力量。
編輯:陳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