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以才興,政以人治。轉型的貢井,求賢若渴;奮進的貢井,海納百川。
黨的十八大以來,貢井區認真踐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人才引領發展”的重要論述,堅持人才優先發展戰略,積極釋放人才活力。
當前,隨著“一主兩翼”重要發展戰略付諸行動,貢井區正加速創新“產才相融”,以人才為“鳳”,打造航空與燃機產業發展強力引擎,引領全區高質量穩步發展。
“沃土筑巢”搭骨架
以人為本,給政策,重引導,方能打造人才磁場。落實到具體的措施上,應該如何健全人才服務保障體系,完善人才評價激勵機制,推動形成全社會重視人才、關愛人才、成就人才的良好環境呢?
今年市“兩會”期間,貢井區委書記張洪濤就人才問題接受專訪時明確表示,下一步將緊密圍繞航空與燃機、新材料等重點產業持續完善人才政策,推行“周末工程師”“飛行院士”等柔性引才用才新模式,深化校地合作,多渠道、多形式引才。強化企業家人才隊伍建設,著力打造一支學習型、創新型、開拓型企業家隊伍。加強創新型、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培養,培養鹽都工匠、產業大軍。

這樣的表態背后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堅定和執著。近年來,貢井區始終堅持從根本上營造適合人才發展的政策環境,不斷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健全政策體系。先后制定完善了《自貢市貢井區高端人才引進儲備管理辦法》、優秀人才評選、科技創新扶持、人才聯系服務、人事調配管理等一系列政策文件10余項,從人才引進培養、作用發揮、資金補助、創業扶持、服務保障等方面,形成了一套切實可行、含金量高的激勵機制。
通航產業是“萬億藍?!?,更是自貢西城的夢想所系。貢井區創新航空與燃機“產才相融”發展模式,聚焦產業重心,出臺自貢航空產業園區招商引智35條政策,對園區急需緊缺的、對通航產業發展具有關鍵性、突破性作用的人才及團隊,以“一企一策”“一事一議”的方式,用“真金白銀”引進、留住“飛行家”“領航員”。
“細種梧桐”通經脈
城市的繁榮,離不開人才;人才的發展,離不開平臺。人才平臺不僅是招攬八方賓客的“梧桐樹”,也是成就人才事業的“大舞臺”。
近年來,聚焦“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貢井區堅定貫徹落實上級相關政策部署,確定支持發展“眾創空間”的政策措施,為創業創新搭建新平臺。
四川理工學院2013屆畢業生鐘玉淋是貢井區推出鼓勵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受益者之一。她深耕綠色生態農副產品開發、蔬果采摘體驗及配送業務,一步步成長為貢井區頗有名氣的大學生創業明星。
篳路藍縷,創業不易。而在這坎坷征程路上,貢井區在辦公場地、設備、政策、資金等各方面對她鼎力相助。鐘玉淋坦言,對于她來說,10萬元創業扶持資金無疑是雪中送炭,讓她順利走出了生意場上“最難那一步”。
搭建創新創業平臺是貢井區促進人才加速成長的舉措之一。今年4月,鹽都時代悲鴻文化中心在貢井區落成,引入中國人民大學徐悲鴻藝術研究院文旅人才培訓基地、成都中科科技創新人才研究院自貢分院、四川省創新創業飛地孵化中心,為自貢文旅、科創、創業人才“蓄水池”注入新鮮活力。
據統計,目前,全區建成航空產業園綜合服務中心、航空產業園創新創業科技孵化園、省市級技術中心、高新技術企業、市級院士(專家)工作站等各類創新創業平臺數量43個,創新創業平臺數量初具規模。
“引鳳來棲”添血肉
魚無定止,淵深則歸;鳥無定棲,林茂則赴。這幾年,貢井區共組織參與赴北航、西工大、川大等省內外高校各類招才引智活動12場次,通過創新引才方法途徑,推動人才集聚顯成效。
以2020年11月在西華大學開展的招聘活動為例,為了廣泛集聚青年英才赴貢井就業創業,貢井區區級有關部門、企事業單位的20余個引才單位推出100個工作崗位,現場吸引500余名來自西華大學以及成都周邊重點高校的學子前來咨詢、投遞簡歷。區委組織部還與西華大學招生與就業處簽訂了人才合作戰略框架協議。

此外,貢井區還按“項目+人才”的形式,以關鍵人才帶動關聯人才、引進關聯產業,促進招商與引智融合互動,提升“雙招雙引”實效。其中,鹽都人才發展大會·航空與燃機產業人才及項目對接會、北航通航產業發展協作平臺——自貢航空產業園區引資引智推介會等招商引智活動引發強烈關注,2018年以來,先后引進航空與燃機產業各類人才150人。
據統計,“十三五”期間,通過公開招考、高校簽約、調入、柔性引才、市場化選聘等方式,貢井區共引進各類人才920余名,較“十二五”期間增長13.8%。引進碩士以上高學歷人才64人,增幅達94%。
“涅槃淬煉”育鳳魂
2021年12月初,貢井區2021年度優秀年輕干部鑄魂工程培訓班開班。來自全區的90名機關企事業單位及村(社區)人員參加培訓。
為期一個月的培訓采取“黨校培訓+高校培訓+返崗調研”模式,設置熱點解讀、政策法規等課程,同時由四川輕化工大學教授、講師開展課堂講授、現場教學、案例教學、互動討論,強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夯實參訓學員的專業知識和領導能力。

挖內潛,錘煉本土人才,突出以用為本育才,激發人才活力是貢井區一直以來高度重視人才自主培養,加快建立人才資源競爭優勢的核心思路。貢井區堅持對接需求立足本地培養,圍繞通用航空、鄉村振興等重點領域,與知名高校及培訓機構深化合作,專題舉辦“通用航空產業發展”“特色小鎮開發與建設”等培訓班次,累計培訓干部4萬余人次。實施“1+10”專項人才培育計劃,培訓創新型企業家、專業技術人才、高技能人才、青年創業者、高素質農民等各類人才2.5萬人次。探索實施“產教融合”培養模式,與自貢職業技術學校等共辦中德培訓班,培養航空與燃機產業急需一線人才190人。
黨的十八大以來,貢井區2人入選省“千人計劃”,3個“創新創業團隊”入選市“千人計劃”,6人入選“鹽都百千萬英才計劃”,1人入選省農村鄉土人才庫,全面盤活本土人才資源。
“輕舐鳳羽”助騰飛
今年7月,自貢航空產業園專家樓建成,不僅配有宿舍、辦公室、航模室、健身房等一應俱全,而且駐有優質服務團隊提供個性化服務。一系列貼心的舉措增強了各類人才的歸屬感,讓人才們持續感受到“貢井溫度”。

水積而魚聚,木茂而鳥集。優生態,精服務,才能更好地釋放人才紅利。
近年來,貢井區不斷優化升級鹽都人才新政,制定完善高層次人才子女就學、醫療待遇等服務辦法,提供子女就學自主擇校,以及就醫綠色通道、特約門診等“親情式”服務。持續推行“鹽都人才綠卡”制度,為高層次人才提供政務、金融、科研、交通等精細服務。
為更好地激發專家人才為地方經濟發展貢獻更大力量,進一步加強黨委聯系專家工作,27名縣級領導與45名專家建立結對聯系。春節期間組織開展節日慰問活動,年均發放慰問金3萬余元,高層次人才與黨委政府的聯系更加緊密。依托駐外黨組織、商會,在義烏、廣州、昆明等9個外出人才集中城市建立“人才驛站”,形成區內7個鎮、8個部門同9個駐外“人才服務站”協調互動機制,聚力打造人才服務“鏈條”,不斷提升人才服務質量。
編輯:陳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