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類人才總量達到4.5萬人,每年落實不少于200萬元人才發展專項資金,量身定制出臺人才支持政策17個,率先探索實施高端人才掛職制度,剛柔并濟引進高層次人才和急需緊缺專業人才300余名,成功舉辦四川青花椒產業科技創新大會,“彩燈工匠”勞務品牌榮獲第三屆全國創業就業展示交流活動“行業引領類勞務品牌”.....
這是近年來沿灘人才工作交出的成績單,也是沿灘人才工作寫下的新答卷、奏響的新樂章。
黨的十八大以來,沿灘區始終堅持黨管人才原則,深入實施“智匯沿灘”人才工程,主動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統籌做好“引才”“育才”“用才”“留才”工作,大膽創新、務實推進,以最大限度激發人才創新創業活力,奮力開創人才驅動發展新局面,為推動沿灘超??缭胶透哔|量發展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

打造人才“強磁場”,加裝發展“新引擎”
“三年時間,我不僅在這里找到了鍛煉自己和施展才華的平臺,還在這里收獲了愛情,收獲了一個幸福的家,現在沿灘的發展這么快、這么好,我由衷地感到驕傲和自豪,但也深感肩上的責任重大?!眮碜院邶埥」枮I市的范垂柳是成都理工大學自然地理學專業的碩士研究生,目前掛職沿灘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管委會副主任。2019年1月,作為引進儲備的高端人才被派駐到沿灘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管委會從事生態環境保護、產業綠色低碳發展等工作。三年來,范垂柳運用自己的專業優勢,以高度的責任心和服務意識,將智慧和力量貢獻在了沿灘這片熱土上。

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近年來,沿灘區始終堅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用才理念,緊貼經濟社會發展迫切需要招攬人才,為吸引更多人才落戶,沿灘區不斷創新引才方式,在全市率先拍攝第一部招才引智專題宣傳片《沿灘 等你來》,用真實故事打造有溫度的沿灘印象和發展環境;同時,充分發揮引進人才的紐帶聯系作用,在高校專場推介招聘活動中,邀請已引進的高端人才化身引才“形象大使”,講述“沿灘故事”、傳播“沿灘聲音”、闡釋“沿灘特色”,通過現身說法“以才引才”,讓更多人才認識沿灘、了解沿灘,2018年以來,共簽約引進高端人才41名,高端人才引進總量始終走在全市前列。

此外,該區還創新建立招商招才小分隊、駐外人才工作站,圍繞自貢川南新材料化工園區、自貢食品產業園等特色園區,高質量舉辦自貢食品產業園項目暨人才對接會等“雙招雙引”人才交流活動43場次,引進浙江新湖集團年產6.3 萬噸鋰電新材料等重大項目145個,集聚各類專家人才2000余人。
厚植人才“營養土”,激發人才“內驅力”
近年來,沿灘區緊盯全區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導向,堅持以用為本,突出農業產業優化升級、工業發展提質增效、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等中心工作,大力實施人才培育工程,建立了長期穩定的人才培養長效機制。
“我們針對擬引進的高端人才,開展了‘實習月’活動,提供了崗前實習機會,通過‘老帶新’‘一對一’等導師結對幫帶制度,讓他們能夠快速融入工作。同時,對于引進后表現優秀的高端人才,通過掛職鍛煉壓擔子的方式幫助其快速成長!”沿灘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陳永航介紹道。此外,區委組織部還根據高端人才所學專業,組織赴北大、廈大、南大等高校參加專題研修班,同時結合高端人才需要和短板,創新開辦了高端人才“微課堂”,精準提升高端人才業務水平和綜合能力。

不僅僅是高端人才,沿灘區還立足實際,不斷豐富和完善干部人才培育模式,在本土人才培育方面探索出了新路子。
“這是一份榮譽,更是一份責任?!比ツ?2月,沿灘區沿灘鎮工會主席李元財有了一個全新的身份——鄉村振興“榮譽村主任”。李元財曾任沿灘鎮副鎮長,有著20多年的基層工作經驗,退居二線后受聘為詹井村鄉村振興“榮譽村主任”。據了解,除試點選聘的3名榮譽村主任外,該區還從專業干部人才隊伍中聘任了10名鄉村振興人才專員,進一步壯大鄉村振興人才隊伍。

“我們還把干部人才培訓延伸到村一級,采取送教下鄉的培訓模式,全覆蓋培訓村黨組織書記、‘第一書記’、駐村幫扶干部、村主任等4支鄉村振興隊伍,為本土人才提能提供了‘充電站’?!标愑篮秸f。
提升平臺“承載力”,釋放創造“新動能”
種好梧桐樹,方能吸引金鳳凰。近年來,沿灘區跟進人才平臺載體建設,廣泛搭建人才服務基層平臺和人才創新創業平臺,促進人才發揮作用。

積極融入成渝“雙圈”,深化校地合作,與電子科技大學、西南大學食品科學學院、四川大學農產品加工研究院等5個高校院所在技術創新、人才培養、成果轉化等方面達成戰略合作;圍繞創新“以才育才”模式,探索建立農業系統“師帶徒”工作機制,與中國農業科學院柑橘研究所、四川農業大學專家教授簽訂技術合作協議,圍繞柑橘、花椒兩個十萬畝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為本土專業技術人才、農村實用人才提供技術指導,推動實現“師徒結對傳幫帶、青藍攜手共成長”目標。同時,與省農科院簽約共建西南(自貢)食品產業技術研究院,圍繞食品全產業鏈發展中的瓶頸技術、關鍵技術、共性技術、前瞻性技術開展技術攻關、成果轉化、人才培養等工作,探索創新發展新路徑,著力打造設施配套完善、功能齊全高效、研發力量強大的食品全產業鏈科技創新與成果示范轉化基地,進一步激活產業發展創新引擎。

據了解,目前,沿灘已成功創建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園區(孵化基地)、省級創業孵化基地、省級眾創空間等省級創新創業載體5個,建成市級院士(專家)工作站、市級企業技術中心、市級中小企業研發機構等創新平臺30個,2021年,建成了全市首個“鄉村振興青年人才孵化基地”,各類平臺人才承載能力和吸附能力不斷增強。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毖貫﹨^不斷搭建平臺載體,深入推進改革創新,有效激發人才內驅力,激活人才隊伍“一池春水”,讓人才創新創業之焰“生生不息”,釋放出跨越發展的新動能。
筑優人才“生態圈”,繪就發展“同心圓”
留不留得住,關鍵看服務。近年來,沿灘區始終堅持黨管人才原則,不斷加強和改進黨對人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持高位推動,加強頂層設計,人才政策供給體系不斷完善。先后出臺《沿灘區高端人才引進儲備管理辦法》《沿灘區青年人才公寓租住管理辦法》《沿灘區教育體育人才引進暫行辦法》等人才支持政策17個,涵蓋人才管理、培育、使用、服務等各方面。同時,建立人才開發投入穩定增長機制,每年落實不低于200萬元作為人才發展專項資金;實施人才安居保障工程,標準化配備16套人才公寓,實現人才拎包入住,及時兌現高端人才安家補助245萬元,為人才解決后顧之憂;舉辦“共憶中共黨史·共話青春夢想”“高端人才——我在沿灘的第一個新年”等“才話沿灘”“青薈沿灘”系列人才交流活動20余期,利用重大節日、行業性節日、建黨百年等契機,走訪慰問各領域優秀人才3200余人,聚力打造“近者悅、遠者來”的良好人才生態。

如今的沿灘,正在積極搶抓川南經濟區打造“全省第二經濟增長極”重大機遇,以“務實奮進、拼搏趕超”的姿態,奔跑在聚力建設成渝地區南翼跨越開放合作示范區和再造產業自貢樣板區的跑道上,從這里再出發,沿灘區將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委人才工作會議及市委有關會議精神,聚焦建設“兩區一城”奮斗目標,圍繞重點優勢產業,持續加大人才政策的力度、廣度和深度,以求賢若渴之心廣攬八方英才,加快打造區域人才集聚高地,讓更多“千里馬”在沿灘這片沃土競相奔騰。
編輯:陳翠
0